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期的周期性调查工作,从1987年开始,每五年(逢2、逢7年份)开展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2017年投入产出调查是全国第七次投入产出调查。此次调查在行业分类、调查内容、数据采集等方面较前六次调查都进一步创新。本文通过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调查数据源头质量,在今后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投入产出调查的意义
1.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对社会再生产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所进行的大型综合性国情国力调查。调查涉及到国民经济各类行业、各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总量及其结构,以量化的形式全面、完整地反映地区经济结构和重要的比例关系。通过调查,既能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数据;又能为基层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核算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可操作的参考。
2.投入产出调查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联合国把投入产出核算纳入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其他方法互为补充。投入产出调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生产各环节,具有总量平衡、结构灵活、分类较为标准特点;投入产出调查收集了劳动报酬、生产税、折旧和营业盈余有关信息,以及详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等常规性调查无法取得的信息,根据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能对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够分析企业单位各个部门的费用、增加值使用情况,能够分析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否满足我国未来的发展。
3.投入产出核算推进了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投入产出核算产品部门分类和最终使用项目分类比较详细,如果将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够细化核算分类,而且可以从产品流量统计角度完善核算方法。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调查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生产各环节,因此,其总量平衡、结构灵活、分类标准等特点,可以验证GDP生产法和支出法之间的平衡关系,方便解决数据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投入产出调查推动了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在经营中要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等活动,投入产出可以将企业会计、统计和业务三种核算协调统一,推进企业计量管理标准化等。因此,投入产出方法不仅运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微观经济管理中对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制定企业目标管理办法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投入产出调查存在的问题
1.调查周期较长,企业认知度不高。投入产出调查是每隔5年一次的重点调查。与常规性调查比较,投入产出调查年份间隔较长,指标相对较细,内容较为复杂。与大型普查如经济普查相比较,它是重点调查,不是全面调查,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遍性,调查单位相对较少,企业认知度不高。比如:调查涉及部分“规下”单位,这些单位经营规模较小、报表观念淡薄、资料存储不规范等,报表时出现推诿等现象,增加了调查的难度,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报表设计复杂,数据收集和填报难度大。对于调查企业来说,投入产出调查涉及企业的财务、统计、物资供应等各个部门的情况,要求企业有完整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还需要对一些原始凭证重新查阅登记,填报难度较大。投入产出调查行业较多,行业间差异大,大部分调查企业由于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或者人员流动大等原因首次接触这项调查,对调查表中的指标解释不是很清楚,有些指标难以直接取自现有报表,又不知道怎样通过原始凭证评估相关数据,报表时出现“又重又漏”现象。
3.调查方法改变,调查效率有待加强。2017年投入产出调查首次使用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汇总。一方面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规下”单位对平台操作不熟悉,网络不畅、对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高、统计人员和报表时间分散等共性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网报效率,打击了调查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除了公有规则外,审核模板滞后,导致企业上报时未提示有错误,但新增审核模板后提示错误,需要多次联系企业统计人员核实或修改数据,增加了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
4.泄密风险存在,“漏报瞒报”现象仍然存在。调查表数据虽然都是一些合并的数据,但由于指标设计较细,涉及企业内部经济情况。虽然2017年投入产出调查使用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汇总,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历次调查通过纸介质或excel报表上报过程中存在的泄密可能。但企业仍然担心数据泄露,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考虑自身商业秘密,报表时仍存在“漏报瞒报”现象。
三、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建议
1.加强调查宣传力度,提高调查单位配合度。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相比,投入产出调查社会知晓率较低。在调查中,多数调查单位对投入产出调查比较陌生。因此,我们建议投入产出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应借鉴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的经验,前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介绍投入产出调查;调查期间制作投入产出调查要点小卡片、以及《致投入产出调查单位的一封信》等,双管齐下提高调查单位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2.加强报表调研力度,提高调查单位了解度。为了对各企业基本情况有更加深入了解,及时了解和掌握并解决企业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是选点调研。在选取调查单位时由核算专业牵头,各相关专业协助,调查摸底企业基本情况,确保调查单位具有行业代表性,共同做好此次投入产出调查名录核实和联系单的建立等工作,为正式启动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试填调研。实地走访企业,开展投入产出调查表试填调研,对报表中存在的难点、疑点进行了交流、认真分析,为报表正式上报积累经验。三是报后调研。报表上报完成后,随机抽取部分典型企业走访,从帐帐核对和帐实核对两方面进行数据质量抽查。
3.加强平台优化力度,提高调查单位满意度。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虽然已经运行多年,但操作界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平台操作界面更加简洁、添加更多实用功能、压缩重复指标和表种、优化整合各类报表报告期。此外,在报表初期根据前期调研整理的数据审核问题设置完善的数据审核模板,把好第一道数据质量关,让调查单位在报表填报时能“随报随审”,减少后期反复修改的工作量,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4.加强统计执法力度,提高调查单位信任度。一是向企业宣传《统计法》,严格要求调查单位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调查的具体要求,认真填报报表;二是用《统计法》规范基层统计人员行为,即对上报资料严守保密的义务,对于统计人员泄密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三是加强投入产出调查执法专项检查,开展投入产出数据质量“回头看”活动,对阻碍调查、拒绝提供调查所需资料等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予以查处,确保调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签发人:韩桦 核稿人:刘颖 撰稿人: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