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分析研究
    鞍山市经济发展的“喜”与“忧”
    时间:2019-11-11 15:00来源:鞍山市统计局作者:点击:

     

    鞍山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在全省一直处于“辽老三”的经济地位,仅次于大连、沈阳。近年来,鞍山市迎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转型之痛、升级压力的双重影响,鞍山经济发展步伐受到牵制,“辽老三”的经济地位倍受威胁。为此,鞍山市统计局立足当下,探索出路,通过深入营口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借鉴营口市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面对鞍山市“喜”“忧”参半的局面,及早认清自身“喜”与“忧”,找准差距和不足,尽早化危为机、变压为促,积极探寻发展之路,为鞍山市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喜”之——借力助推新的隆起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和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鞍山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和“短板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新动能在哪里”大讨论大调研为抓手,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强优势,作出了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破解发展瓶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创振兴发展新路。在大力发展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大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使四大产业成为鞍山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口,把鞍山打造成为东北振兴的隆起点,钢铁、菱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隆起带。2018年,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51.1亿元,超过营口40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0.5亿元,超过营口近38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430.5亿元,超过营口167.1亿元;全市拥有艺术馆和文化馆数量9个,比营口多1个;全市体育场、馆数量11个,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7项(次)。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数24924张,比营口多8564张。

    二、“忧”之——“标兵”渐远“追兵”渐进

    虽然我市存在令人“喜”的优势,但从全省横向比较来看,经济总量位于第一梯队的大连、沈阳已远远超过鞍山,位于第二梯队的营口、盘锦等城市紧追其后,如今“标兵”渐远“追兵”渐进的形势已越来越显现,“辽老三”经济地位倍受威胁。通过与营口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2018年部分经济指标与营口接近,甚至被营口超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73亿元,仅高于营口16.9亿元,同比增长11.7%,仅高于营口0.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实现247.1亿千瓦时,仅高于营口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低于营口1.7个百分点;全市出口总额实现156.1亿元,低于营口94.9亿元,进口总额实现129.4亿元,低于营口49.6亿元;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现0.4亿美元,低于营口1.1亿美元;全市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619元和16137元,分别低于营口1416元和611元。

    三、“忧”中反思——总结经验查找差距

    通过与营口市发展进行比对,积极学习借鉴营口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出关键问题所在。

    1.深受计划经济影响,民营企业发展起步晚、进展慢。营口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已成为推动营口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我市由于深受计划经济影响,在90年代末期希望借助国有企业改革的东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部分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低的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但在经过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硬转变”过程中,市场化程度始终不高,没有注重对前景向好的行业进行战略性保留扶持。同时鞍山拥有着浓厚的“国企情结”,历来拥有国有企业一枝独秀、一企独大的思想,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挤占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

    2.对外合作意识淡薄,沈阳经济区融入契合度不够。营口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之一,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完整规划体系,坚持营口片区与营口港“双引擎”联动,加快推进“辽(营)满欧”大陆桥发展,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而我市虽然纳入沈阳经济区,依托沈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却未能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融入契合度还远远不够。一是区域一盘棋的理念还未深植,定期协商会商不够频繁,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二是传统产业升级滞后,新动能无法满足沈阳经济区发展需求,五座城市支柱产业部分重合,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释放;三是“虹吸效应”依旧明显,我市投资项目、人才、信息等资源无法在融入沈阳经济区的过程中受益,合理有序流动机制有待加强。

    3.营商环境亟待优化,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强。营口市发挥自贸区与综保区、高新区“三区叠加”的优势,借助港口优势、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制度创新与推广,自贸区已经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高地。而我市尽管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努力为企业打造“店小二”的服务模式,但受近几年政治生态的影响,负面消息多、营商环境差,人们往往谈“鞍”色变,导致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意愿降低,来鞍考察洽谈的客商团队减少。在全省投资项目下降的大背景下,重大投资项目落户鞍山的机会更是不断减少。

    四、“喜”畅未来——积极探寻发展出路

    通过实地调研,全面对比鞍山经济发展的“喜”与“忧”,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深入实施“两冀一体化”战略,积极探索适合鞍山的发展之路,推进鞍山高质量发展,对未来的出路和前景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凝聚招商引资强大合力。深度挖掘潜力,整合招商资源,集聚招商力量,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凝聚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一是“招商促商”。立足鞍山优势,按照最新细分的八大产业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招商,力争做到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形成一个大集群。二是“招商引智”。坚持招商和引智一起抓,积极引进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创新团队,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的叠加效应,继续实施“钢都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外“高精尖”人才以及大学生来鞍就业创业。三是“招高引新”。认清全市存在的产业短板,大力引进高科技以及新产业、新业态企业,围绕现有产业基础,策划引进一批高附加值大项目。

    2.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强内外区域间合作。一是借助友城力量,在南京建立“鞍山海创园”。在南京建立我市的“科技飞地”和“人才飞地”,借助南京优势孵育鞍山高端企业,适时将成熟企业引回鞍山。鞍山的企业也可将研发中心设在南京的“鞍山海创园”,形成研发在南京,生产在鞍山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人才引进”问题。二是建立“鞍-沈飞地经济”,在沈阳建立“鞍山创业园”。创新融入沈阳经济区,借助沈阳优势孵育鞍山高端企业,同时设立“沈阳办事处”,将成熟企业引回鞍山,特别是汽车配套企业。短期可考虑通过租赁方式建设“园中园”,长期可考虑购地建设自己的创业园。

    3.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氛围。一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把帮助企业、服务企业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正耐心帮助解决困难、代办手续,大幅度减少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坚决整治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的行为,构建又亲又清的政商关系。二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地为全市民营企业解决难题,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环保和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问题,我们能够提供支持的,要尽全力保障到位。三是强化激励引导。通过落实政策等手段,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并拿出我市的具体支持政策,尤其是把政策解释宣传到位,帮助企业用好用活政策,促进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在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签发人:郭春永    核稿人:闵睿    撰稿人:焦娇)